长江入海口、东海之滨100多公里的黄金岸线上,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三颗明珠镶嵌其中,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珠联璧合、熠熠生辉。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又因其冠有“中国第一个保税区”的头衔而格外耀眼。
转眼,中国首个保税区迎来了它的20岁生日,20年间,它用成绩一次次证明着自己的地位。在《金融时报》前不久对全球自由贸易区进行的排名评比中,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更是以最高分数位居榜首。站在“二次创业”的新起点上,注重硬环境的搭建和软环境提升的外高桥保税区正向着“国际贸易示范区”挺进……
成立于1990年的外高桥保税区因临近国际贸易主力港口同时又处于海关特殊监管区,拥有了很多先发优势,而其利用优势快速成长,使其在全国所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取得“经济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成绩。在外高桥保税区,除了“保税+滞后纳税”的故有政策外,国家最先在保税区内允许外资贸易企业经营,形成早期贸易公司的群聚,成为进口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前哨阵地。而外高桥物流园区又是全国“区港联动”的首家单位,更是为发展国际贸易增加了出口退税、国际中转等的新功能。
站在发展的新高地回眸细数,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副总经理舒俊杰将保税区发展的关键归结为将一个内涵扩展到了产业功能的运作。目前,外高桥保税区主打三大业务,分别是新兴制造、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在舒俊杰看来,保税区最大的成功就是将这三个产业互动发展。
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也是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作为集国际贸易、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为保税物流和进出口物流提供了充分的灵活和多样化的解决方案。而保税物流园作为保税区现有功能的扩展,实行入区退税、区港联动、外汇灵活支付等一系列便捷和优惠政策,使园区正在向自由贸易区不断发展。
在外高桥保税区所有企业中,物流企业占到20%的比例。其中,公共物流企业有300多家,自营物流企业达到700多家。世界十大物流公司中,有9家在保税区中设立了企业。可以说,物流园区成为外高桥保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第一家保税区落户上海浦东,第二家保税区则落在了大连——大窑湾保税区。为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大连已经确定了转变发展方式的五大引擎,其中第一个引擎便是推动大连作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全面提升大连的城市功能,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对于兄弟城市的发展,舒俊杰给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其中,他认为最有效的便是政策的“小而全”。“小而全”的功能十分有效,并且细腻的政策对企业做事情有着助推器的作用。另外,舒俊杰建议临近港口的保税区和海关监管区要做附加值最高的东西,如出口的高档品牌服装。“如果抓住了上船前和下船后的环节,可以得到很多收获。”
目前外高桥保税区正在进行转口贸易,其方式则可以支持资金流和货物流不一致的形式。比如说,开展试点的A国公司与B国的公司有贸易合作,那么货物可以从A国直接运往B国,但资金流却是由A国将款项转入保税区内的一家试点企业,然后再转入B国。也就是说订单结算在外高桥保税区内完成。这种方式与以前“资金流和货物流”必须一致相比,会让更多在保税区中的企业参与到国际经济大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