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口园区 » 港航专家 » 专家文章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集两省一市之力 共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共同任务,也是推进长三角资源整合、联动发展的和谐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关心支持下,在苏浙沪两省一市协同努力下,经过十余年的奋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经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着大而不强、重硬轻软、合而不紧等问题。面向未来,必须在中央的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集两省一市之力共建共促,真正成为推进长三角资源整合、联动发展的和谐工程。两省一市的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都应围绕区域联动发展大局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局,在各个层面上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提高合作频率,提升合作水平。

1.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共同任务,也是推进长三角资源整合、联动发展的和谐工程

1.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以上海为中心,江苏浙江为两翼的组合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初,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央要求上海尽快建成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后, 1995年12月8日,中央领导又批示指出:“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是开发浦东,使其成为远东经济中心,开发整个长江的关键。”1996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鹏在沪召开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负责人会议,正式宣布启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为顺应国际集装箱港口竞争和国际贸易货物流动向亚洲转移的趋势,整合长三角港口资源,利用和发挥上海在经济、贸易和金融等方面的产业优势,带动长三角港口群组合发展,以形成东北亚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参与国际竞争,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一开始,国家就明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以上海为中心,江苏浙江为两翼的组合模式。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着眼于集两省一市之力,合作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洋山深水港区建设,更是沪浙两地合作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成功典范。而洋山深水港区运营以来,带动了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众多支线港和喂给港的发展,并正在影响和深化长三角港口群在集装箱运输链中的分工与合作。

1.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经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关心支持下,在苏浙沪两省一市协同努力下,经过十余年的奋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经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框架初见雏形。

1.2.1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余年来,长三角地区港口先后启动建设了以上海外高桥港区、宁波北仑港区、洋山深水港区和南京龙潭港区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规模的现代化集装箱港区;正在加快建设苏州太仓港区、江阴苏南港区、宁波穿山、大榭港区和舟山金塘港区,以及连云港、温州等港的集装箱港区。
  在交通部领导下,成功实施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一、二期工程,实现10米水深航道延伸至南京港;启动了长三角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建设工程。
  经过持续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所新增的能力,基本适应了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旺盛需求。

1.2.2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2003年,国务院批准上海在毗邻港区的外高桥保税区建立保税物流园区,实施“区港联动”。之后,国务院又批准建立宁波北仑保税物流园区和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这对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增强口岸的国际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实施“区港联动”至今,已取得明显成效。
  2005年12月,正式启动洋山保税港区,成为我国第一个带有自由贸易区性质的海关特殊区域。这对进一步改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口岸环境将会发挥深远的影响。
  近两年,在国家海关总署的领导下,以上海海关为龙头的“统一平台、区域联动、选择申报、多点放行”的区域海关通关一体化作业新模式在长三角地区四个直属海关的局部试点获得成功,并随着合肥、武汉、重庆、成都、长沙、南昌、西安等海关的加入,这一改革已全面推进至整个长江流域地区,并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辐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服务长江流域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长三角各港的电子口岸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之中。目前上海口岸58种通关物流单证中,已有41张实现电子化,占70%。

1.2.3航运要素加快集聚,航运服务功能正在逐步加强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增强了对国内外班轮公司、国际船舶代理公司和国际货运公司的吸引力,纷纷前来开设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增设航线航班。以上海为例,至2006年底,上海共有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业经营者653家,其中从事国际船舶运输企业38家,国际船舶代理企业97家,国际船舶管理企业46家,无船承运业务472家;全年在沪办理注册登记的经营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业的外商驻沪代表机构达到233家。世界上最大的8个外国船级社(分别属于美、英、挪、德、法、意、日、韩)均在上海开设了代表处。在国家海事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中国国际商会批准,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去年成立上海海事调解中心,目前是国内唯一的地方海事仲裁机构。上海航交所已基本确立了中国航运政策研究中心和国际航运信息发布中心的地位,同时成为国家级的二手船买卖平台。
  上海、宁波等城市正在积极筹备或加快建设航运服务功能集聚区,积极拓展金融和保险业为港口航运服务的功能。

2.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

2.1集装箱国际枢纽港地位尚未确立,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不强。
  航运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完全体现在自身规模和吞吐量的多少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区域内港口和航运业提供服务的能力和作用上。国际航运中心必须是在一个国际区域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为其他港口和航运业提供服务。从这一角度考量,无论是在实物形态的集装箱国际中转服务,还是在软形态的航运服务业国际化服务方面,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前所达到状态都比较微弱。

2.2 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力和集聚力,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港口乃至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强。
  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仍以追求箱源集聚和吞吐量规模为主要目标,而在现代物流和高段航运服务业方面的辐射能力比较有限;另一方面,通达中西部地区的海铁联运和江海联运等尚未充分开发。

2.3 单个港口的竞争能力很强,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整体综合竞争能力不强,相互之间的制肘现象比较严重。
  一是长三角区域内港口合作,基本还处于搭平台和对话式合作阶段。在政府层面如去年9月,刚刚建立长三角港口管理部门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在企业层面,除了为加强竞争和构建业务网络需要,进行异地投资合营合作外,真正从航运中心大局和区域整体利益出发的合作,还刚刚启动,如今年5月上港集团与宁波港集团建立了合作对话机制。
  二是“四个中心”建设之间的互动、协同性较差。
  三是港口、海事、海洋、口岸、临港开发区、保税区等与国际航运中心相关的各个部门之间在体制与机制上都存在一定的隔阂,管理成本过高,并相应转嫁到港口综合成本上。

2.4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航运服务功能开发与软环境建设方面仍然相对滞后。
  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人力资本含量、高融合度的现代航运服务功能方面,与伦敦、香港等世界著名航运中心相比,国际化程度较低,缺少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和话语权的航运服务龙头企业,缺少国际著名的航运服务品牌,航运融资和海事法律体系尚未与国际通行做法完全接轨,航运交易和船舶交易方面进展缓慢,航运服务产业集聚推动力不够,专业人才不足。

3.要坚持走合作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和谐发展之路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一项跨省市、跨行业的系统工程。过去的建设历程已经表明,没有两省一市的共同合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面向未来,必须在中央的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集两省一市之力共建共促,真正成为推进长三角资源整合、联动发展的和谐工程。两省一市的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都应围绕区域联动发展大局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局,在各个层面上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提高合作频率,提升合作水平。其关键点是:

3.1政府要在资源规划整合、软环境营造、体制和政策攻关等方面加强合作
  我认为加强政府对港口自然资源的科学调控,与发挥市场对港口经营资源的调节、配置并不矛盾,前者主要依靠规划整合,后者主要依靠资本和价格。地方政府不应成为港口市场竞争的主体,而应站在国家战略和区域联动发展战略的高度,合作规划好港口自然资源,让企业在科学规划的港口平台上有序的适度的竞争,这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方面,需要发挥好上海组合港管委会办公室的协调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主体与国家有关部委的协商会议制度;要建立两省一市政府港航协调机制;要进一步建设和发挥好长三角港口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平台,从对话性合作向项目实体合作过渡,逐步深化在规划建设管理、市场监管、安全环保和信息建设方面的合作。

3.2企业要在错位发展、资本嫁接、物流链构筑和形成围绕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干支网络体系等方面加强合作
  既然存在市场,就必然有竞争,竞争才有活力,前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范围内的港航企业之间,竞争也是难免的。如果将长三角所有的港港务企业合并成一个大集团,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未必是一件好事。但是,企业光有竞争,没有合作,难以在物流链构筑和形成围绕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干支网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迅速突破,同时,发展的成本过高。因此,我们还是要鼓励错位发展,形成合理分工,避免过度竞争,充分发挥枢纽港的集聚、辐射效应,不断增强长三角港口群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3.3社会中介组织要在撮合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不同的航运服务门类之间的合作方面发挥发挥黏合剂的作用
  建立长三角区域性港口协会、船东协会、口岸协会、船舶代理协会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协会联合会,是很有必要的。

3.4上海应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发挥好带头和服务作用
  上海市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带头、带动、协调和服务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任。正如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8月28日在市委常委学习会上发言指出的:“要树立大局观念、全局意识,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平台,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上海要坚决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按照“深化、放大、提升、搭台”的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同周边港口差别发展,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鼓励上海港航经营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与周边省市港口开展各种类型的合作,努力提升区域港口与航运的整体竞争力。

我也评两句昵称: 验证码:
匿名
专家简历
茅伯科

茅伯科

  上海市交通港口局调研员,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复旦大学长三角港口发展研究中心秘书处召集人,上海船东协会副秘书长。曾任上海港务局宣传部副部长、上海港口志编撰办公室主任、中国港口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港口杂志总编。主要课题研究成果 1、主编《上海港史》,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获全国水运史优秀作品二等奖。2、课题《上海综合交通发展研究》主要执笔人之一,获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一等奖。3、课题《山东省水路运输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第一执笔人。4、《中国近代港口图录》副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出版。5、《上海城市立体交通一体化发展研究》主要执笔人之一,获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二等奖。6、《...